《山城棒棒军>说是讲棒棒,其实那些棒棒都优雅地高于生活太多了。其实讲的是那个时代的奋斗。展示了重庆的风土人情,讴歌了重庆人民智慧大气的性格。
其中有很多90年代初、重庆直辖前的社会缩影与影像记录,艺术水准与内涵极高。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“五个一工程”奖(国家级)。
进入蜻蜓FM 收听 《重庆话话重庆》第14期——山城棒棒军(影视)录音剪辑 关注#重庆话话重庆# 微博话题
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剧中的人物,为待会回顾该剧音频剪辑作准备。
工棚里的六个棒棒,梅老坎、毛子、蛮牛、江三疯子、孟小渝、赵嘉陵,每个人代表一种类型。整部戏几乎就是9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的小缩影。
梅老坎:工棚里年纪最大也最精明的人,家里超生三个女儿,为了养家进城打工。他非常聪明,看事情也看得深。他和王达明家关系那么好,在王家最困难的时候也帮了很多忙。后来王家发达了,开水产中心了,王家肯定要帮梅老坎的。
毛子:憨厚的单身汉,进城打工赚钱只为娶媳妇。
蛮牛:毛子的同村,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,善良老实。如果他没有死的话,跟着教授也会在村里有发展。
赵嘉陵:梅老坎的同乡,和妻子一起进城,希望赚钱学手艺能够回家开店。
孟小渝:高中生,希望赚钱考大学,最后孟小渝去了北京读大学。
江三疯子:前生产队长,怀着对村里人一户人家的愧疚进城赚钱。
张淑惠两口子回家开火锅店,目的也达到了。
周幺鸡:皮包公司老板,以搞假为生,最终制假工厂鸡飞蛋打。乡下人进城的反面典型之一。
三位进城的农村妹子:
张淑惠:赵嘉陵的妻子,从打工妹成为火锅店领班,最后也实现了赚钱学手艺回家开店的愿望。
于芳:非常有行动力的农村妹子,为了反抗换亲婚姻逃出村进城,蛮牛和毛子的同村兼青梅竹马,性格精明强干,进城后发家致富。
王家英:农村人进城后堕落的代表人物,从贩售假冒伪劣商品,到差点上了人贩子的车,最终卖淫为生到坐牢。可以说是乡下人进城后的反面典型之二。
此外几个城市居民的形象也涵盖了好几个人群。
王达明、车翠英夫妇:丈夫是国企下岗职工,妻子是小商贩,国企下岗潮的悲剧之下的小人物代表,两夫妻努力振作,最终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。
巴倒烫:白手起家的火锅店老板,精明能干,是90年代下海潮的代表人物。
胡教授:知识分子的代表,他对孟小渝的帮助是孟小渝圆梦大学的重要动力。
陈凯:回城知青的代表。孟小渝的亲生父亲,但却最终没有和儿子相认。知青一代人的缩影。
这部剧不长,但是内涵非常丰富,剧情线索也不混乱。浓缩了农民进城、皮包公司骗子、国企下岗、私营小老板、知识分子、知青等多种形象,虽然是喜剧但是可以看到社会上很多任务的很多形态。
最精彩的还是结局里蛮牛的死,善良老实的蛮牛在距离幸福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突然横死,可以说拔高了这部剧的水平。让这部剧不仅仅是一部纯粹的喜剧。其实讲的是那个时代的奋斗。展示了重庆的风土人情,讴歌了重庆人民智慧大气的性格。
进入蜻蜓FM 收听 《重庆话话重庆》第14期——山城棒棒军(影视)录音剪辑 关注#重庆话话重庆# 微博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