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共享单车火遍了全国,随处可见市民们骑着共享单车出行,这也成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。但是最近有报道称不法分子通过在共享单车上贴“有毒”二维码进行诈骗。
恰好今天小编在刷微博的时候,看到#共享单车有毒二维码#上热搜,骗子不可怕就怕骗子有文化说的就是这种。
对此,警方与各大新闻平台都发布了一些警惕有毒二维码小技巧:1、使用共享单车时先到正规的应用市场下载正规的APP;2、访问二维码之后注意看清域名。第二种方式相对比较安全,国内的第三方浏览器基本上都会鉴定网站是否为官方网站,若为非官方浏览器会提示。
国内常见共享单车及官网
目前国内的共享单车众多,不过有不少市民应该还不清楚各大共享单车的官网域名分别是什么,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常用的共享单车官网域名,以做防范:
ofo单车: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创新项目。在域名上,ofo官网启用的是ofo.so,是索马里国际顶级域名,不同于.com/.cn等常见域名后缀。
摩拜单车:是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新项目,相信摩拜单车和ofo是大家较常用的两款单车。摩拜官网域名为mobike.com,官网是大家普遍熟悉的.com后缀域名。
优拜单车:是由上海轺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共享单车。官网域名为ubike.cn。域名ubike.cn由“U+bike(单车)”组成,和自身品牌契合度良好。
小白单车:小白单车官网使用的域名是baicycle.com,“白”字拼音加上“骑车”英文cycle的组合形式。
二维码骗局并非孤例
虚假二维码骗局并非孤例。此前在广东破获的一起二维码诈骗案中,犯罪分子通过扫码盗刷获利90余万元。
除了用虚假二维码覆盖正规二维码实施诈骗,还有不法分子直接诱导用户扫描带有木马病毒的二维码。比如,浙江就多次发现不法分子以扫码得红包的形式诱导用户,一旦用户扫码后,手机会感染木马病毒,各种信息都被窃取了。
此外,有些不法分子通过拍照、截图、远程控制等方式获取用户付款二维码,盗刷用户银行卡。
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,二维码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、移动支付、产品促销、应用程序下载等方面。记者调查发现,由于制码技术几乎零门槛,不法分子将病毒、木马程序、扣费软件等植入二维码,消费者扫码被盗刷现象时有发生。
移动互联网时代,域名仍不可替代
此前,有人认为,二维码与APP的出现一定会取代域名的存在。不过如今看来,这一说法还是不太现实的,目前二维码还存在太多风险,而且二维码制作还是需要网址(即域名)。
另外,如今已经有不少企业也专门为APP搭建官网,或者是替换域名。比如豌豆荚买下wandou.com,替换三拼长域名wandoujia.com;墨迹天气重金收购moji.com,替换域名mojichina.com;APP游戏保卫萝卜买下luobo.cn,替换cairot.com……从这些知名APP企业最终都收购启用与品牌完全匹配的域名来看,好域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。
没有域名网站的APP就像无根之树,一倒即无。没有与品牌完全匹配的好域名的官网,更像是被迷宫重重包围,用户想到达目的地,要走过无数歧路才能到达,而多数用户已丢失在途中了。
此外,域名的注册量始终都在不断的增长着,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域名出现。而在域名保护上,无论是大型企业,还是中小型网站都是十分重视品牌域名的保护,终端仲裁和收购的案子每天都在上演着,可见域名地位的稳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