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结束后九种招考骗术可能找上你

发布时间:2014-06-07 12:20:20    点击数:448
高考结束后,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个机会向考生进行诈骗,渝中警方总结出可能会出现的九种诈骗方式,提醒考生家长提高警惕,不要把自己的考生号、身份证号、密码等重要信息泄露给他人,不要委托他人上网查询或填报志愿,谨防上当受骗。

  骗术一

  谎称考卷泄露可预知答案

  骗子以“专家组押题、猜题、提前获取作文命题方向”等为幌子,称其掌握高考出题老师命题方向,忽悠家长和考生购买。更有骗子通过修改网页代码的手段,制作出往年提前知道考卷的假象,对不熟悉网络知识的考生和家长极具迷惑性。

  骗术二

  谎称有内部指标上名校

  骗子谎称手中握有某些高校“内部指标”,并表示家长可以先付一部分定金,其余等录取后再付,提高迷惑性。而如果有家长追问这些内部指标从何而来,骗子就会摆出“特殊培养”、“试验人才培养”等名目,把家长骗得团团转。

  骗术三

  山寨查分网站钓鱼

  高考结束后,考生和家长都会急切地想知道考试的分数。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种心理,在网上发布虚假查分网站,盗取考生手机号、身份证、银行卡号等资料,进而盗取考生的网络支付账号,甚至复制手机SIM卡盗取网上银行。

  骗术四

  补录骗术无中生有

  骗子利用在首批志愿录取结束后,名额没能招满的部分高校会放出补录信息这一幌子,对考生家长谎称自己能够获取补录名额,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。

  骗术五

  冒充高校招生代理人

  不法分子假冒高校招生老师,伪造高校招生文件、印章,甚至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,假扮成高校招生人员,招摇撞骗。

  教育部明确规定,严禁高等学校雇用在校学生、教师及社会中介机构组织生源并介入招生录取工作。

  骗术六

  利用假“预科生”诈骗

  近几年少数高职高专院校,游离于招生体制之外,承诺“先上车后买票”、“专科进本科出”。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而动,四处搜罗生源,向违规高校推介,向家长收取巨额好处费、信息费。

  事实上,除了省教育考试院外,没有任何其它机构或个人可以办理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手续。按教育部规定,各省考生只有经过本省教育考试院办理正式录取手续,才能取得普通高校学籍,毕业时才能获得国家承认的普通高校的学历文凭证书。

  骗术七

  把自主招生说成自由招生

  目前不少学校在进行“自主选拔录取”的改革试点。不法分子也把目光转到了自主招生上,声称可以利用自主招生,录取分数较低的考生,让家长误以为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。

  骗术八

  自称有关系可低分高投

  某些非法中介人员自称是高校或招生部门某领导的熟人、亲戚,宣称可帮忙“低分高投”,低分也可以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。事实上,在实行网上录取后,其录取结果在相当程度上是系统运行的逻辑结果。

  骗术九

  混淆自考、成考与高考

  骗子混淆网络教育、成人教育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,声称“交钱就能上大学,甚至重点大学”,实际上并非普通高等教育的全日制本、专科,而是自学考试助学班、成人高考等教育辅导班或网络学院。

    重庆晨报讯 (记者 谭遥)

上一篇: 微信点赞背后灰色产业链:刷赞单个售价1到4毛钱
下一篇: 零流量“传片神器”快牙大力拓展海外市场
[返回所有新闻信息]

渝ICP备05014006号 可信任网站

 
重庆:89120464 成都:180-113-114-12 QQ号及手机:131-0898-4694
六八互联 重庆68互联网络服务中心 
68互联® © 梦想接入现实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5-2024 www.68hl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Link to the future
www.68hL.com
以下js为测试信息